电话:400-606-5558
关闭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简历指导

简历的“名人效应“不足取

来源:约聘网 时间:2015-06-30 作者:约聘网 浏览量:


简历,是时下高校毕业生求职必备的自荐材料。我曾看过一些同学的简历,无不为他们的精雕细琢所折服。但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,就是简历上的“名人效应”。有些简历介绍大学主修课程,后面都要加上主讲老师的大名,标以某大学品牌教授、研究生导师等。无非为了表明自己系名师门生,借名人添彩。窃以为:这是一种取之不当的行为。
  “名人效应”是商业广告中最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。借助“名人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达到广告宣传目的。简历并非广告,它是向用人单位简要介绍个人经历的资料,其最大特点是“实”、“简”、“精”。当然,采用一些手法为之润色,使之引人关注,这未尝不可,但推崇“名人效应”的做法是否可取却有待商榷的。“良莠不齐”这个成语大家一定很熟悉,大学生虽整体素质较高,但同样存在这种情况,包括学习、生活、心理诸多方面,即便是同一位老师指导下的学生,因素质、能力、经历、努力程度不同而呈现差异。
  拥有名师的指导,只是说明有一个好的外部条件,而不是结果,学与不学、学多学少,还有道德修养、能力素质等因素也是有差别的。名师出高徒,并非个个是高徒。用人单位自然会考虑到这种问题,他们的理念是能力至上,因人而用并非因师而用,借用“名人效应”,并非一定会收到“出奇制胜”的效果。
  同时,这也是不负责任的个人行为,把“名师”用在简历上,试图作为“通行证”,那么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自然又多出一份“差事”。试想,一个能力不足,不被用人单位看好的大学毕业生,简历上赫然印着“主讲老师:某大学先进教授、导师”,不知这是为老师增色,还是为老师抹黑。

本文由约聘网www.51yuepin.com简历指导频道发布,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严禁转载、摘编或建立映像。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。编辑部电话010-57434498。

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
分享到: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Copyright © 约聘网 陕ICP备20011932号-6
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慧忠里洛克时代B栋15A07室 EMAIL:1831288186@qq.com

Powered by PHPYun.

用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