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时期的教育之所以能排名世界前列,与当时政府对教育的认识有很大关系,据网晒国小学老师工资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元。
1912年,民国一成立,孙中山即强调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。随后,教育部便明文规定:“初小、师范、高等师范免收学费。”
1927年6月,国民政府公布的《大学教员资格条例》还规定:大学教员的月薪,教授为600-400元,副教授为400-260元,讲师为260-160元,助教为160-100元。教授较高月薪600元,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。
上世纪30年代初,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、120元、30元。当时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,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元,县长一个月20块银元,而国小学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元。
这就是说,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最低工资竟是县长工资的两倍。除抗战胜利后发生通货膨胀,使得教师薪水赶不上物价上涨外,一般来说教师的工资相对其他行业来讲都是比较高的。即使是薪水最低的九级教员,也比普通工人强多了。
抗战时期,国民政府在教育上投入的经费仅次于军费。抗战最艰难的时刻,民国政府却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。学者何兆武回忆:西南联大的学生不仅免学杂费,而且还免每天的午餐费,学生上学有困难还可以申请助学救济金,助学救济金在大学毕业后可以不还。
我们来晒晒当时由中学到大学毕业,完全依赖国家贷金或公费的学生,达128000余人,其中就包括“两弹一星”元勋钱骥、姚桐斌、邓稼先、程开甲、屠守锷、陈芳允、任新民、朱光亚、王希季等人,以及李政道、杨振宁这两位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,小学教师的最低工资是县长工资的两倍,师资力量怎么能不强大,学生怎么能不成材呢?
Copyright © 约聘网 陕ICP备20011932号-6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慧忠里洛克时代B栋15A07室 EMAIL:1831288186@qq.com
Powered by PHPYun.